2024.01.10 浏览量:
思政的意义是什么?人民日报曾提到,入情入理的思政课,在春风化雨中给人以启迪和力量,用好思政的“盐”,才能讲出真理的“味”。欧亚通识教育学院在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始终以项目式教学(Project Based Learning)模式为原点,通过引入日常生活的真实案例,将道理为学生讲深、讲透、讲活。
前不久,通识教育学院项清喜、孔令伊、杨洁三位老师在2023年度陕西省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中脱颖而出。今天,我们邀请三位老师一起,探讨思政教学的魅力所在。
已经在思政教学领域深耕11年的项清喜,多年来持续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参与2023年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这项省级赛事,于他而言是一场宝贵的赛事经历,更是一段难能可贵的思政教学体验。
“我目前执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这门课程的同名教材是2023年8月由中宣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编教材。”这门课程于2023年9月开设,因专业能力适配,更因个人对思政课教学多年的探索与热爱,项清喜第一时间选择了任教这门课。
“这门课程的独特性在于它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时代课题、引领实践发展、推动伟大变革的真理力量,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讲清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体系、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等内容,因此这门课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识教育学院一直秉承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基于学生生动实践讲出时代思想的高度、准度、深度与广度。项清喜在教学中很擅长将宏大理论与具体案例相结合,通过引证权威、可视化的数据来印证观点,回归生活、指导实践,让学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讲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他引导学生与环保社团合作,提出可实施的秦岭保护措施并付诸真实行动。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提出不同观点,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维火花,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实现相互促进,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校内选拔赛现场
“百家争鸣一直是我坚持的课堂风格,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表达不同的想法,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的锻炼。通过倾听,老师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匡正误区,在观照己身中理解时代命题,拉近学生与伟大思想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得到思想启发、智慧启迪和信仰启蒙。”
在项清喜的眼中,教育是需要兼具温度与力度的。正如他参与这项大赛时,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他借助真实的案例对深刻的理论精深解读,引证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发展历经一波三折、村民勇闯难关的事例,以权威数据做对比、用官方视频来注解,以小村庄的天翻地覆变化说明中国大地的日新月异,落脚于阐述由“两山”理念丰富发展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作用。
项清喜正在参赛
关于备赛过程,项清喜坦言,“总体是从容而顺利的。”他首先通过校级比赛获得学校推荐资格,随即参与跨省视频盲审,在晋级省级比赛现场展示后,他通过专家评审、现场答辩两个环节,在赛事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陕西省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标兵”的荣誉。
三位获奖老师合照,(右一)为项清喜
“能获得这个奖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平台,也离不开校内外专家、领导和同事的点拨指导。在校内磨课阶段,每一轮磨课,学院都会特邀校外专家来指导,学院领导同事也会旁听并提出建议,因此这个奖项并不属于我一个人,它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荣誉。”项清喜说。
平日工作中,项清喜热爱课题研究,主动参与学校各项赛事活动,希望以赛促教,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他还热衷于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思考优化方案,始终践行项目式教学并融合通识教育学院的教育理念,全力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地生根。
“青年大学生是最富有活力和朝气的队伍,能够与年轻的学生们教学相长是我未来最大的期待。”项清喜希望通过思政课程为学生们引导明晰方向,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用于个人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收获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
刚刚进入欧亚两年的孔令伊,便积极参与了这项专业性十足的省级比赛,这是她教师生涯中的第一场比赛,也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在经过了两个学期的精心准备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她如愿获得了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标兵”的称号。
“其实也是我比较幸运,能获得这份荣誉也是因为欧亚的通识DNA课程本身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也是欧亚多年的教学特色。其中的《思考与创新》课程涵盖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设计思维,这是欧亚所有大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全面覆盖的复杂信息社会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理性客观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维,学会筛选信息并思考问题的两面性。”孔令伊说。因此,在比赛选题时,她果断选择了批判性思维作为基础框架,通过讲述“理由”的三个方面来教导学生如何真实有效地解读信息。
孔令伊正在参赛
孔令伊特别提出理由的虚假来源,它通常来自蓄意制造的虚假信息和人的本能认知局限。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相当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学会理性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思政教育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它与欧亚的DNA通识课程完美融合,我们不需要特别提出,因为批判性思维便是求真求实的最好体现。”
备赛的过程很是艰辛,从课程组到分院,再从分院到学校,孔令伊经过层层选拔,五轮校级磨课,最终在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其实最焦虑的是在最后一轮磨课之前,当时前四轮的内容被全盘推翻。那时有些慌乱,因为距离比赛时间近在咫尺,但是在同事领导和专家们的帮助之下,很快我又重新调整状态,在比赛当天发挥还不错。”孔令伊非常感谢欧亚可以给予年轻老师们如此广阔的平台实现个人进步。
平时的课堂中,孔令伊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她的课堂风格活泼有趣,时常将身边的有趣见闻、社会热点新闻,甚至小红书刷到的有趣图片与学生们分享。每个案例都会涉及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设计思维,她通过设计灵活性与实用性兼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思考与创新》课程中来源于小红书的灵感
正如《思考与创新》课程组本学期引导学生所做的主题为“博物馆保护与服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孔令伊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前往西安市各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设计出一系列可以应用于保护博物馆内藏品的产品。孔令伊认为,可以真正应用并且服务于真实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全人教育。
孔令伊正在指导学生辩论赛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最享受的时刻便是每次站在讲台上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育是立身之本,我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场教学活动,若能在学生未来人生道路的某个时刻使他们有所触动或者治愈,这便是我实现个人价值感来源的最佳途径。”
未来,孔令伊希望在欧亚这片校园里挥洒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做一位更加丰富有趣的大学教师。
2020年11月,源于对思政领域的无限热爱与追求,硕士毕业的杨洁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来到了欧亚。如今,这已经是她来到欧亚的第四个年头。
在来到欧亚的三年中,她不断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在学院领导与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之下,2022年便参与了陕西省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这项规格较高,权威性与专业性十足的省级比赛,大赛一年仅举行一次,杨洁在2022年与2023年分别获得了“教学能手”的奖项。这对于一名入职不久的思政教师而言,这不仅是她教师生涯中的第一份荣誉,更是对自我专业能力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右三)为杨洁
“在准备比赛的七八周里,既焦虑又繁忙。学校几乎每周都会邀请专家们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也不断地四处请教前辈老师们,查看翻阅许多相关的专业文献,对短短的十五分钟比赛课程设计不断地打磨抛光。”杨洁回忆说。从第一周的选题策划,到建立课程基本框架,再到最终内容的生产与输出,她与专家团队、拍摄小组、同事领导们,共同为此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的感觉特别棒,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更是属于整个学院的,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欧亚思政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杨洁也是一位有趣幽默的老师。她的上课方式诙谐生动,时常采用“讲八卦”的方式,通过讲述自身职场的经历和周围朋友趣事的方式来为学生们解读枯燥乏味的思政原理。与社会热点、国际趋势相结合的马原理论,再与活泼有趣的氛围感相加持,学生们更愿意去主动接受、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事实上,思政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行为,并且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应用于生活,这对于文科来说甚如是。马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深刻体会到的,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量变产生质变’、‘做事讲究度’等人生哲理都来源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深刻的原则性,是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积极价值观的理论。”杨洁认为,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杨洁正在参赛
谈到日常的生活,杨洁更喜欢去参与各种教学比赛,她热爱着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入职以来,她参与了学校大大小小的不同比赛,例如大学生“挑战杯”、课堂创新大赛等,从校级到省级,关关难过关关过,在这些关卡中她不断挑战自我,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欧亚给予了杨洁广阔的发展平台,她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教学比赛,在欧亚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成长与蜕变。
“教学是具有滞后性的,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同学们现在对于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或许似懂非懂,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恍然大悟,感同身受,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未来,杨洁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能与学生们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以上三位老师仅仅只是欧亚思政教师队伍中的缩影,还有许多老师正在为学校的思政教育贡献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力量。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育是时时刻刻润物于无声的内生力量。
未来,欧亚将始终贯彻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原本的成长规律,使他们在积极价值观的引领下,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生长。在欧亚,遇见教育的美好。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