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通识文化

讲座回顾 | 金正昆:大学中的礼仪文化

2023.12.07            浏览量:

为普及通识教育理念、传递礼仪文化知识、助力学生成长规划,近日,由通识教育学院主办“大学中的礼仪文化”专题学生讲座于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通识教育学院赵璐老师主持,邀请到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为广大师生分享大学礼仪文化的知识与经验,希望通过此次讲座提升每位师生对礼仪文化的认识,以礼仪促进个人的行为交往。

在本次讲座中,金正昆教授主要从中华礼仪文化的精髓与自信,知行合一的礼仪文化实践,礼仪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三个部分展开进行分享。


中华礼仪文化的精髓与自信

金正昆教授从礼仪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礼仪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期礼仪的内容形式,礼仪由“礼”和“仪”两字组成,是对礼节和仪式的统称。礼仪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原则、是人际交往间约定俗成的方式,也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礼仪是中国历史的文化根脉,从西周开始,人们便懂得在“仓廪实”与“衣食足”之后,要把注意力放到人类的道德成长中,推动物质与精神同步发展,并由此迈入了“人本主义”时代。金正昆教授强调中国礼仪文化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关系、人和宇宙关系中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独特智慧,中国文化基因中包含着的是礼仪的文雅、礼让、和平的心态。


知行合一的礼仪文化实践

金正昆教授认为,知行合一是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要素。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密不可分。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道德礼仪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礼仪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道路。在道德礼仪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礼仪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也是关于认知实践的统一性的探索。

金正昆教授谈到,中华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礼是文化的核心。从理论层面讲,如果不了解礼,就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实践层面讲,如果不能继承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内核,弘扬中华文明便是一句空话。狭义的礼仪指一种合于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广义的礼仪包括合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典章制度,以及民生日用的交往方式。礼是从外部来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乐是从内部陶冶和优化人的性情。礼乐教化的宗旨,是寻求和谐的人性与和谐社会。


礼仪对个人成长的促进

在大学成长过程中,作为新青年我们应当如何知行合一地践行中国的礼仪文化?金正昆教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第二,独立的治学能力和好学的精神。第三,联系自身的发展环境,循序渐进。第四,强调身体力行,将礼仪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金正昆教授还指出,大学中礼仪文化的当代实践应当贯彻以下几点:

一是认识环境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的应用环境,环境的转变也包含着礼仪文化的不同内涵。

二是超越自律的自由。这种状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要在日常中不断自省。

三是卑己尊人。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卑己尊人,其原因是深知人个体的渺小而谦卑。此外,金正昆教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礼仪文化学习的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研读经典、领悟先贤智慧,以自身为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并在生活实践中合道而行。

最后,金正昆教授总结道,礼仪的本质是待人之道,是发自内心的觉悟,是一种主动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自身要有文化知识的积淀,才能拥有觉悟,将礼仪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使每位师生对于文明礼仪的价值与意义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同学们对大学发展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展现了通识教育学院对于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以及全人教育理念的践行。


金正昆,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民航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多院校兼职教授。

曾应邀在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台,以及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南开、复旦、武大、厦大等近百所高校进行过专题的礼仪讲座。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