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6
浏览量:
2025年4月至5月,通识教育学院写作与表达课程组与人文教育学院联合推出“沟通与表达”工作坊,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场景,从日常生活、求职面试、职场沟通与跨文化交流四大板块出发,全方位、系统性地帮助学生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贯彻落实“以雇主为导向”的育人方针。
Part 01 工作坊全景
01 破“言”局,升“言”值——人际沟通实战技能攻略
在沟通与表达工作坊的首场活动中,颜珺老师以“破‘言’局,升‘言’值”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聚焦日常沟通的实战探索。
颜珺老师首先打破常规分组模式,鼓励学生与跨班同学组队,引入积分制激发团队竞争意识,迅速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的开场后,抛出今天的核心问题——“沟通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沟通的双向本质,强调其三大目标:统一思想认知、关注他人情绪、有效传递信息。
随后,她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从小到大,都觉得我妈更爱邻居家的小明?”“我的舍友最近怎么不愿意搭理我了?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吗?”……这些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接下来,颜老师便从沟通的思想、情感、信息切入,结合五大黄金法则(如双赢原则、换位思考等)与六大实战法器(如金字塔原理、非暴力沟通等),系统拆解沟通逻辑,通过理论讲解与即时互动深化学生对沟通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理论的应用,课程在后半部分进入实践环节——卡片排序挑战与分苹果游戏,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会提问与协作,提出共赢策略。
在此次工作坊中,颜珺老师以幽默犀利的风格,将晦涩理论转化为生活化工具,如同一把钥匙,解锁了沟通的本质——语言是桥梁,共情是根基。学生不仅习得了日常生活中化解矛盾的话术,更在互动中体悟到:真诚的倾听远比强势的说服更具力量。这场修炼,让“会沟通”从技巧升华为一种思维习惯,为未来职场协作与人际关系埋下包容与智慧的种子。
02 求职面试的第一板斧——如何进行自我介绍
“如果中了500万,你会怎么办?”“阿拉丁神灯的三个愿望该怎么许?”在苏石磊老师的工作坊中,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问题,正一层层揭开职业面试的底层逻辑。
面试题背后的"冰山模型"
苏老师的工作坊从自我认知类的四道经典面试题切入,引导学生发现:企业真正考察的从来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水面下的“冰山”。当讨论“中奖500万”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HR是想了解我对专业和岗位的热爱程度,不是真的想知道我怎么花钱和理财!通过拆解“表面问题-真实意图-回答策略”三层结构,同学们学会了用岗位需求倒推回答方向。
专业能力与自我认知的碰撞
针对人文教育学院的专业特性,工作坊特别设置情景模拟:“如果面试时被质疑'应届毕业生没有相关经验怎么办?”学生们运用“自我认知四要素”框架,结合英语专业课程给出回应:“虽然缺乏实践经验,但我在某某(具体的)项目课程中,能独立完成方案(绩)。如果能加入贵公司/学校实习,我会通过某某方式快速补足实践经验(改进计划)。”
从“压力测试”到“成长思维”
“我觉得你专业基础薄弱,不适合这项工作”——面对这样的压力题,起初有同学紧张到语塞。经过苏老师的引导和小组演练,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课程、专业、课外实践等,自信地展现出对这份工作的信心及未来努力方向,争取获得HR的青睐。
工作坊结束后,许多学生带着“面试思维清单”:1个核心(岗位需求)、4个要素(德能勤绩)、3步压力应对法来应对将来的职场面试。正如苏老师强调:“职业启蒙不是教人粉饰简历,而是培养用专业思维浇筑职业地基的能力。”当课堂作业变成职业大厦的预制件,带着这些方法去实战吧,你会发现:那些让人紧张的面试问题,不过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另一种考卷。
此次工作坊反响热烈,5月7日,应人居环境学院邀约,苏老师针对专业特色,开展求职面试工作坊(第二弹)。林业工程方向的李同学总结出心得:“勇于承认不足+给出行动方案才是关键,就像我们做模型遇到结构问题,重点永远是‘怎么加固’而不是‘要不要重做’。”这种将专业思维迁移到职业场景的练习,让抽象的职业规划变得具象可感。
03 职场沟通——“言”值生产力
黄馨平老师主要围绕有效传递与回应信息、非语言沟通的魅力、与同事相处的原则与技巧来展现职场沟通的核心要点:认真听、及时问、恰当做、懂分寸。
工作坊伊始,黄老师便通过情景还原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怎样才算职场中的有效倾听与沟通?接着针对不同场景,提出利用“决策树工具”来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如高度敏感信息需“书面+面谈”双重确认,常规事务可采用结构化数字沟通,即时需求则用轻量级口头沟通提升效率。倾听模块则直击痛点,以“倾听的七个层次”为框架,揭露“假装倾听”“抢话裁判”“自我投射”三大致命误区,并通过场景化训练重塑学生的倾听习惯,做到以细节动作传递尊重。回应策略部分强调“语言明确、时机恰当、场合适宜”的基本原则,结合“Yes, and”话术与三层递进问法,教会学员在拒绝不合理请求时既保护边界又不失礼貌。
工作坊还创新融入了沉浸式互动设计,如“跨部门传话接力赛”,通过耳语传递复杂需求,直观展现信息失真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书面确认与主动追问的重要性;而“模拟回答提问”实践任务则要求学员在未知答案时仍能灵活回应,锻炼临场应变能力,尤其是最后的“职场黑话”游戏环节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教师制作多张“职场话术”小纸条,学生随机抽取并对其进行自己的解读,接着再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保持联系”“回头细聊”“明年公司会调整架构”……这些“职场黑话”所蕴含的真实含义,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听懂弦外之音”的重要性,更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掌握“委婉表达”与“精准解读”的双向技能,真正实现懂分寸、会应变的职场沟通目标。
04 跨文化项目通关术:角色与实战模拟
彭博老师带来本系列工作坊的最后一期:跨文化沟通。工作坊以“感知差异·创造共识”为主线,通过三层递进的设计,营造出各种跨文化的交流场景,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中外文化在饮食、节日、职场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趣味问答
恰值母亲节即将到来,彭博老师首先结合这一话题抛出问题:“在你的印象里,母亲节是怎么过的呢?”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中,介绍了不同国家母亲节的庆祝方式,接着通过问卷和抢答的形式,让同学们自测对不同国家餐桌礼仪的掌握程度。
情景模拟
通过抽选卡片的形式,各小组随机认领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表演,如“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导陷入内耗的朋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周日街景”等,各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到情景模拟中,深度体验不同文化语境下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合力提供解决方案。
理论深化
彭博老师从表层(偶像团体、游戏、影视剧作品)、中层(手势、肢体语言)及深层(传统、信念、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相关案例,由浅至深,提出跨文化沟通的核心是通过尊重文化差异,促进相互适应,最终实现多元文化共存而非单向同化。
在课程尾声,彭博老师详细拆解了Holstered文化维度模型,要求各小组模拟策划一场跨国产品发布会,作为此次工作坊的课后作业。
差异无需消弭,对话自有力量。跨文化沟通工作坊以文化为镜,照见沟通的本质:不是消除分歧,而是搭建理解的桥梁。当多元视角在碰撞中沉淀为共识,每一次跨越差异的尝试,都在为更辽阔的世界书写注解。
Part 02 学生反馈
张欣|统本英语2203
“注意他人情绪,不要自说自话,不管他人死活”,这直白的话语,却深刻揭示了沟通中的共情要点。沟通不是独角戏,要时刻关注对方情绪,才能让交流温暖且有效。“始于感情,终于事情”也让我明白,真诚的情感投入是良好沟通的开端,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那句“为什么只有一个 apple?”看似突兀,却提醒我在沟通中保持好奇心,探寻背后的原因。而 “不要以占便宜为目的”和“双赢”理念,则是沟通中应秉持的价值准则,唯有互利互惠,才能实现长久且优质的交流。
潘美伶|统本英语2201
此次沟通与表达工作坊,我收获满满。沟通不是一次性的,得像练技能一样反复琢磨。换位思考让我明白,站在对方角度沟通才是有效的。情绪影响沟通,得留意并调整。先听后说再反馈,让我交流更清晰。这堂课让我意识到,沟通是门大学问,以前总凭感觉,现在知道要用心。我会把课上学的用起来,提升沟通能力,和人交流更自然。
王菁蕊|统本英语2202
求职面试技巧让我收获颇丰。我意识到面试官的提问暗藏“玄机”,读懂潜台词才能精准回应。像被问对加班的看法,要在展现责任感同时体现理性工作观;被问还有什么想问时,问题的选择能体现求职动机与思考深度。面试如同双向解谜,面试官用问题勾勒岗位画像,候选人需解码需求并传递匹配度。比如回答缺点时,要用成长型思维坦诚面对并展示改进成果。未来求职,我将带着这些宝贵认知,沉稳前行,不断完善自己,精准对接岗位需求,迎接职场挑战。
周子婷|统本英语2202
在沟通与表达的讲座上,求职面试的学习让我明白,面试不仅是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更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战役”。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许多实用技巧:提前深入了解应聘公司的业务、文化和岗位需求,研究自己的能力,能让自己在面试时更有针对性地展现匹配度;模拟面试练习则帮助我克服紧张情绪,清晰流畅地表达观点。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在给定的问题上如何破题,如何切入,知晓面试官给出这个问题想要得到什么答案。
王佳|统本英语2201
过去,我认为职场中专业能力是核心,沟通只是辅助,此次活动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活动中提到,高效沟通能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团队内耗。例如,一次清晰准确的工作汇报,能让领导迅速掌握重点,做出决策;一场坦诚的团队讨论,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推动项目进展。“言”值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是一种生产力,它能将个人能力转化为团队乃至企业的价值。
杨荣|统本英语2201
参加此次工作坊,我犹如经历了一场职场认知的“头脑风暴”,对职场沟通的复杂性与艺术性有了全新理解。老师通过大量真实案例,揭开了职场黑话的“神秘面纱”。这些黑话看似模糊隐晦,却承载着职场人不便明说的真实意图。这让我意识到,职场沟通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对潜台词的解读和把握。学会听懂黑话,并非鼓励“猜谜式”沟通,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职场规则,让自己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既能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我,实现更顺畅的职场发展。
张惠迪|统本英语2202
在角色模拟环节,我们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项目成员,真切体会到因价值观、沟通风格差异导致的冲突。例如,面对项目进度分歧时,“欧美成员”倾向直接表达观点,“亚洲成员”却较为含蓄委婉,这种差异险些让模拟项目陷入僵局。而在实战模拟中,团队需共同完成跨国项目策划,我们学会运用沟通技巧化解矛盾,如主动询问文化习俗、用开放性问题引导交流,逐渐打破沟通壁垒。此次工作坊让我明白,跨文化沟通不能仅依赖语言能力,更要尊重差异、主动理解。未来工作中,我会将所学灵活运用,促进多元文化团队高效协作,助力项目顺利推进。
王萌|统本英语2202
工作坊最触动我的,是对文化差异的具象化认知。原来,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一次普通的聚餐,都可能暗藏文化密码。比如,在我们看来表示赞同的手势,在某些国家可能被视为冒犯;习以为常的餐桌礼仪,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截然不同。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跨文化交流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只有放下固有的文化视角,用同理心去感受和理解,才能真正打破文化隔阂。
为更好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雇主为导向”的理念,我们在每场工作坊结束后设置了匿名评分环节,最终共回收117份有效问卷,整体满意度达96.8分。
同学们在模拟面试中褪去青涩,在跨部门传话接力赛里洞察职场规则,更在文化差异的棱镜中学会用尊重替代偏见。四场工作坊的完美落幕,恰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序曲。未来,我们将与更多学院的学生一起拆解更多“沟通的密码”,让成长的故事未完待续——期待与你共写下一篇章!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