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浏览量:
近日,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了2025年全体大会。会议由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黄鑫主持,分院其他领导及全体教师出席会议。
【明确战略方向,强化绩效与量规落地】
会议伊始,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黄鑫围绕学院未来五年的核心任务展开动员。他强调学院将持续推进“通识能力打穿、通识文化浸润、学生学习支持”三大战略方向,要求全体教师将个人绩效任务与学院目标紧密结合。针对绩效管理,黄院长明确表示将严格执行ABCD等级评定制度,并首次提出将“量规工具”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抓手,要求各课程组围绕量规展开讨论,优化教学设计。随后,各位老师进行具体的分享与探讨。
▋ 通识素养量规助力教学闭环
首先,数理中心吴雨键与刘睿老师分享了通识素养量规的研究进展。量规以“量表+底层逻辑”的形式,从课程设计、教学视角、学生支持三个维度推动教学闭环优化。例如,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量规通过细分5个能力要素(如解释问题、搜集证据),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点,并提供个性化提升路径。上学期,学院已在5门课程中试点应用量规,覆盖41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其中存在的流程较复杂、评价主观性较强等问题,项目组表示,未来将简化操作流程,并组织教师培训,计划2026年前实现量规全院普及。
▋ 希腊研学启发文化教育新思路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梁正老师以“希腊行”研学为例,探讨通识教育中的文化关联价值。他通过对比古希腊文明(如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与中国现代文化符号,提出“文化旅游价值挖掘”方向。例如,雅典城从古代“远离港口”到现代“港口近邻”的变迁,可转化为课堂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动态联系。梁正老师建议开发“研学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呼吁教师“打破课本局限”,通过实地考察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 科研目标锚定成果转化
科研负责人张润平博士提出2025年科研攻坚计划:论文发表量需逐步实现新突破,在重点提升核心期刊占比的同时,兼顾检索刊物的发表数量。针对学院科研短板,如人才结构单一、自主研究能力不足,他表示将组建“批判性思维”专项团队,推动DNA课程成果向科研项目转化。此外,学院计划对标普林斯顿大学模式,吸引国内外专家共建研究基地,同时为筹备2029年专业硕士学位点申报积累科研支撑,力争在“创新型大学”建设中抢占先机。
【绩效任务链接真实需求,构建积极师生关系】
在绩效整体说明环节,黄鑫院长进一步细化考核框架,明确沿用“波多里奇质量奖”指标体系,聚焦领导力建设、学生中心战略、通专融合等七大模块。首先,针对科研与教学平衡难题,他提出“协作分工”模式,鼓励“竞赛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互补,同时呼吁年轻教师“绷紧学科融合的弦”,打破传统课堂壁垒。此外,他特别指出,绩效任务需与“学生真实需求”挂钩,尽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已推行十年,但学生参与度仍存短板——“课堂内容若无法解决实际困惑,师生关系只能是空中楼阁”。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他强调未来必须加快构建“积极师生关系”,通过师生访谈、学习支持、通专深度融合等具体行动推进:一是通过访谈挖掘学生痛点,例如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焦虑等现实问题,转化为课堂案例,让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解决真实生活难题;二是重构学习支持体系,当前,AI工具滥用导致学习支持失效的情况出现,为此,教师更需将学生关心的职业发展、技能提升等需求嵌入作业设计,通过高挑战性任务激发主动求助;三是强化通专融合落地,要求教师实地走访企业,了解毕业生晋升路径与岗位能力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反哺教学设计——“若课程脱离雇主需求,通识教育将失去存在根基”。只有以访谈挖掘真实需要、推动学习支持中心从“能力训练”转向“问题驱动”,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最后,他呼吁教师摒弃“自我感动式改革”,以绩效目标为指引,将积极的师生关系量化到课堂互动、作业反馈等具体环节,“只有学生信任,改革才有生命力”。
【聚焦产学研融合目标,分级合作破局创收】
产学研负责人苏石磊老师公布了2025年创收目标,并提出“三级合作模式”:基础合规服务、提质增效服务、超值就业服务。他强调,创收核心在于整合人力资源优势,例如为分院提供考研培训、考公辅导等增值服务。为保障执行,苏石磊老师提出各中心分级合作,呼吁教师“跳出课堂舒适区”,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让通识教育真正服务学生职业发展”。
会议最后,院长助理武君蔚总结强调,2025年战略需全员协同推进。她要求各课程组、中心尽快分解绩效任务,将量规应用、科研指标、产学研目标细化至个人,同时鼓励教师“以终为始”,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寻找平衡点,共同夯实通识教育学院的创新根基。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