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术活动

重温·GE影响力|流动的丝路——非遗水拓画体验工作坊

2025.05.28            浏览量: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内核,是含蕴于所有知识之中,又在其之上的人文精神,它来自我们与他人的共情和对世界的无限好奇,鼓励我们探索生活的意趣、享受生命的美好,GE影响力的设定便来于此,我们希望每个个体在广泛丰盈的知识中,探索与思考生命的意义。

水拓画全称为大理石纹水拓画(Ebru)艺术,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大约起源于8至9世纪。14世纪,水拓画经丝绸之路穿越伊朗,带到安纳托利亚,流传到了土耳其。在土耳其,水拓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土耳其的国宝级艺术。土耳其水拓画,这一肇始于文明深处的古老艺术形态,以其 “墨舞碧波上,纸拓幻境成”的卓绝技艺冠绝寰宇。2014 年,这项承载着人类审美智慧的艺术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郑重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成为跨越民族与地域的文明共同财富。

从伊斯坦布尔的古老市集到西安的现代艺术空间,这项跨越欧亚大陆的非遗技艺,仍在以其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向世界诉说着文明互鉴的动人故事。当玫瑰枝干画笔在 21 世纪的水面上重新激起涟漪,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色彩的狂欢,更是一种古老智慧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它提醒着我们,在算法统治的时代,依然存在着一种不受编程控制的美,一种需要用整个身心去感知的生命律动。

▲ 李昕桐 土耳其水拓画传承人


5月14日,西安欧亚学院「GE 影响力・通识文化活动季」之 “流动的丝路——非遗水拓画体验工作坊”特邀世界级非遗土耳其水拓画传承人李昕桐老师莅临现场。在本次工作坊中,李老师以欧亚校园元素为创作灵感源,引领参与者沉浸式感受颜料于水面晕染的玄妙韵致,亲手完成独一无二的水拓画作品,在指尖与水波的对话中,领略非遗艺术的跨界魅力。


中土文化交流与土耳其艺术传承

李昕桐老师在工作坊中为现场师生讲解了水拓画艺术的历史、发展和影响,特别是水拓画在土耳其和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她提到水拓画艺术在土耳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专门的编号。同时,也强调了该艺术形式的复杂性和防伪性,虽然现在在全世界都有分布,但只有土耳其的水拓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昕桐老师在移居土耳其后学习了一项可能源自中国的古老艺术,学成后并将其带回家乡西安。此外,在分享中她谈到水拓画的创作过程必须使用天然材料:用马鬃、玫瑰花枝干和钓鱼线自己制作画笔等工具。

天然颜料是水拓画的灵魂。颜料均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色素,经过浸泡、熬煮、过滤等多道工序,将植物中的色彩完美萃取出来。这些植物颜料不仅色彩鲜艳、自然,还具有环保无害的特点。在制作颜料时,艺术家们还会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调整制作方法和比例,以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



自 2007 年起,李昕桐老师于伊斯坦布尔开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EBRU 水拓画的学习,在土耳其传统师徒传承模式下,于2014年11月1日获出师证(ICAZE),成为土耳其艺术史上首位且唯一非土耳其裔水拓画传承人。

李昕桐老师参加央视《出彩中国人》节目


自2007年定居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来,李昕桐老师便深研水拓画艺术,近年频繁往返于中土两国,通过举办讲座与培训,不遗余力地传播水拓画技艺,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搭建桥梁。2015 年秋,受邀担任土耳其安塔利亚市代言人,在央视节目中推介当地名胜、文化及水拓画艺术。2017 - 2018 年,接连登上央视元旦晚会、城市春晚及《出彩中国人》节目。2019 年进博会期间,作为土耳其代表团唯一外国艺术家在国家馆讲演水拓画,助力土耳其馆参观人数破展会纪录。


水拓画艺术实操与体验

本次工作坊的现场体验环节,李老师即兴创作,大胆地将数字元素融入传统水拓画中。这一创新尝试,灵感正源于西安欧亚学院。她巧妙地在画面上呈现数字“3”与空心“0”,寓意欧亚学院建校 30 周年;娇艳的郁金香,象征着土耳其风情。这幅别具匠心的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的创新,更承载着跨越东西亚洲的文化交流,成为丝绸之路友好交往的鲜活见证。


工作坊现场


在李老师和助教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师生们积极投入水上作画体验。老师们详细讲解要点,耐心纠正操作失误,鼓励大胆创作。现场师生们边学边做,逐渐熟练技巧。最终,伴随着一幅幅优秀作品的完成,大家对非遗技艺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场师生作品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