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术活动

对外交流 | 榆林学院文学院来访我校通识教育学院开展工作交流

2025.06.17            浏览量:

2025年6月11日,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樊文军率副院长张子华、姬慧及新闻教研室主任张妮娜一行,赴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开展调研交流,与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黄鑫、院长助理武君蔚、邢江姹、人文与艺术课程中心主任苏石磊及《写作与表达》课程负责人卢卓元等教师代表围绕通识教育改革、写作课程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通识教育学院变革历程与核心成果

武君蔚助理向来访教师系统介绍了通识教育学院十余年来教育变革历程与核心成果。在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基础部向聚焦学生能力培养的通识教育学院的转型过程中,通识教育学院打破固有模式、进行“归零思考”。在十年间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院确立“全人教育”核心理念,构建“通识基础课+DNA课+选修课+拓展课”通识课程体系,明确“表达沟通、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分析与综合信息”四大通识核心能力。

在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打造“G·E影响力”“通识ART+”等品牌活动矩阵,通过讲座、工作坊、展览、音乐会等丰富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此外,学习支持体系的创新是近年来通识教育学院工作的另一重点。校院两级联动的“学习支持中心”积极开展新生体验营、开发《时间管理手册》等实用工具、开设主题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能力提升支持,助力学生成为“想学习、能学习、会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通专融合”是学院当下新阶段的核心探索方向。学院通过建立校级通识教育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与统筹,设立“通专联络员”机制精准对接专业学院需求,提供考研数学支持、Office软件专项培训、专业场景化的写作训练等针对性服务,打破通识与专业壁垒,实现通识素养与专业能力的相互促进与螺旋式提升。

近年来,通识教育学院的改革带来一些突破性成果:《写作与表达》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CUBA篮球联赛等学科与文体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出通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支撑作用。

此次交流分享全面呈现了通识教育学院在理念革新、课程建设、能力培养、文化浸润及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系统性变革与实践成效,榆林学院文学院的同仁们也对我校通识教育的系统性变革、鲜明特色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写作与表达》课程混合式设计与实践经验

卢卓元老师以《写作与表达》课程为例,深入分享了“课改驱动、资源整合、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混合式设计与实践经验。面对学生对写作课程重视程度普遍不足的核心痛点,课程团队以培养高阶写作思维与表达力为目标,进行系统性的课程改革。

在教学设计上,《写作与表达》课程创新性地采用“一驱动、三平台、五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实施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混合式教学促进思维与写作高阶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弱化单纯的概念性知识考核,更侧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投入度,借助文献分析、论证、表达能力等大作业,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文化浸润是课程育人的深层保障。《写作与表达》课程组搭建写作实践平台、营造校园写作文化来打造良性的校园写作生态圈,其核心模式在于推动“真学-真写-会写”,通过组织常规化的写作大赛等活动,将写作实践融入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使写作文化成为育人的重要载体。

《写作与表达》课程目前已成功建设为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此前为省级、校级重点课程),学生评价满意度持续超过92%,在专家评价中名列前茅,写作的重要性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课程所编教材被全国24所高校选用,总用量超6万册;配套慕课被全国49所高校选课,吸引89所高校的公共学习者,总选课人数达5.09万人。这些成果有力印证了“课改驱动、资源整合、文化浸润”三位一体模式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为高校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欧亚经验”。

座谈交流环节,两校教师等围绕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整合、教学资源及写作论坛举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提问。在师资建设方面,卢卓元老师特别提到团队建立的“背景筛选—试讲考核—持续培训”的标准化机制,新教师需完成规定课时的观摩培训并通过课程负责人与校级督导的双重听课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底线。

此外,《写作与表达》课程团队成员虽来自中文、新闻、哲学等多元学科背景,却始终怀着对写作教学的共同热忱。“团队的凝聚力不仅体现在教学规范的严格执行上,更在于对写作教育创新的共同追求。” 卢老师介绍团队曾用8个月时间完成90名学生的深度访谈并成文成册。这种对写作事业的热爱,正转化为推动课程迭代的持续动力。

在座谈环节的最后,樊文军院长特别肯定了通识教育学院2023年举办的“第一届应用型大学通识写作论坛”成效,双方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未来合作的路径与可能。黄鑫院长表示,欧亚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期待与更多高校在通识教育领域开展经验交流,共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从基础部到通识教育学院,从单一课程到生态体系,欧亚十年改革印证了通识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知识广度中寻找深度,在能力培养中塑造品格。此次交流不仅是理念的交流,更是行动的共识——让通识教育超越课堂,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脉络。未来,两校将以更务实的合作,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完善支持体系,让通识教育成为连接专业深度与人文厚度的桥梁。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