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术活动

通识文化活动季 | 如何开展面向未来的教育?

2024.04.30            浏览量: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内核,是含蕴于所有知识之中,又在其之上的人文精神,它来自我们与他人的共情和对世界的无限好奇,鼓励我们探索生活的意趣、享受生命的美好。

这个春日,通识教育学院邀请每一个你共赴一次跨越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哲学、电影与空间设计的文化旅程,跟随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跳出固定的思维框架,以崭新的视角去理解世界,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求知生涯,一同感受“通识影响力”。



4月22日,“G·E影响力:通识文化活动季”邀请自印度尼西亚的Hanny Wijaya博士,为教师们准备了主题工作坊“反思中的实验”,以及为学生们带来了主题讲座“做我所爱,爱我所做”。Hanny博士通过介绍前沿的教学研究和丰富的学生案例,不仅向师生们展示了如何为未来的教育与学习做好准备,还与西安欧亚学院的师生们一同开启了一次探索艺术世界的旅程。


Hanny Wijaya印度尼西亚


AustriaKunstuniversität Linz 艺术与文化研究所的博士研究员,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CEIDA)中欧总监。拥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及职业经历,且精通多国语言,涉猎多个艺术与文化相关的领域。其中主要研究兴趣为:文化研究、当代艺术设计、视觉符号学、全球协作项目、艺术教育、艺术史展览、博物馆和画廊及疗愈等。


一、教育者如何面向未来教育?

● 转变与学生沟通交流方式

Hanny Wijaya博士在其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发现,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为了与学生之间达成有效沟通,老师需要采用学生熟悉且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教育发展的趋势一定是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鉴于当前大学生多为2000年后出生,Hanny博士将其定义为“数字原生代”。这一代人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能够在网络上轻松获取所需信息,与当下的教育工作者所经历的时代存在显著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因此,教育方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Hanny博士提出“数字原生代”学生主要存在三个显著特点:

TRUE DIGITAL NATIVES (数字原生代)

DIVERSITY (多样性)

◇ MENTAL HEALTH ISSUES(心理健康问题)

Hanny博士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至关重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对“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教育者需革新沟通方式,以确保信息的顺畅传递和深度理解。

教育者应积极融入学生们熟悉的数字环境。不仅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更关键的是理解学生们的数字语言和数字文化。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应用、互动游戏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创造更沉浸式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深入探索知识。

同时,教育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展现出包容性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展示出不同的背景、信仰和兴趣。在沟通中,教育者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组织文化交流、提供多样化课程和个性化学习建议等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教育者应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和关怀。“数字原生代”学生群体习惯于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沟通(例如,他们会根据MBTI人格类型将个体划分为内向的I类型或外向的E类型)。然而,这种沟通方式并不总能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互动技能。

Hanny博士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认识到,教育者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探索学生更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教育者在与学生交流时,要留意其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确保身心健康。

重视情商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趋势。 过去的教育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知识积累,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教育界逐渐意识到,培养“情商”已经渐渐成为学生全面成长和未来成功极为关键。情商涵盖情感管理、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等能力,高情商个体通常能更有效地处理情感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性。

为提升学生情商,学校可以采取多方面措施:首先,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管理自身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其次,注重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通过互动学习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最后,加强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与局限,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实现自我提升。如果能够在情感、认知和学术等多个层面的均衡发展,学生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挑战。

鼓励跨学科发展

“数字原生代”学生对于个性化与多样性有更多的追求。在当今这个时代,知识已经不再被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就像形成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学科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追求的方向。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不仅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还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灵感。

跨学科发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形成自己的竞争力。现今多元化的社会中,需要尊重并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敏锐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思路和行动。因此,教育者应该积极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跨学科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二、学习者如何面向未来教育?

培养跨文化交际和跨学科意识

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中,Hanny博士也向学生强调跨学科与跨文化的重要性。优秀的设计往往涉及跨学科合作,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人们通过使用手机就能够轻松接触到全球各地的信息。即使身处西安,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可能也会与世界各国接触,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去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Hanny博士希望欧亚的同学们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合作在未来与来自不同专业和行业的人进行顺利沟通和交流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也这个专业的同学未来会与新媒体或其他专业的人合作完成工作。总之,跨文化交际和跨学科意识是大学生们应该提前准备好的,这是在未来国际化的世界中必备的心态与技能。

建立“有用、好玩、用心”的核心价值观

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但是Hanny博士仍提醒同学们不要忘记在运用科技的时候,设计永远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设计出的东西一定要有用这里的“有用”并不仅仅指实际可用的意义,也包括能够给人们带来新奇感受或情感上的应用,真正好的设计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寻常的体验。

其次,在做的事情一定要好玩如果对某个领域充满热爱,肯定会觉得它有趣,这样才能够持续地投入其中。因此,Hanny博士在分享中不断鼓励同学们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

最后,就是希望同学们在设计时用心尽量考虑他人的感受,避免让他人感到冒犯或不受尊重,在设计中保持谨慎并注重细节。

Hanny博士在讲座中向学生展示了自己指导的成熟案例,案例项目中的设计者们能够充分做到“以人为本”,用自身的智慧和创意,为多元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做出贡献。Hanny博士在做指导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享受过程。在这些成功案例项目中,学生体验多元知识融合,培养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这有助于未来职场中的问题解决与团队合作。

参加当日分享的老师和学生们都能从Hanny博士的分享中得到启发,打破常规思维,用新的眼光看世界,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 Hanny博士带来的精彩设计案例,进一步丰富了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设计之旅。希望所有老师和学生们都能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保持一颗开放的心。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