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术活动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专家咨询会

2019.06.03            浏览量:

5月20日上午,我院于行政楼511室举行了2019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专家咨询会。欧亚学院高级顾问赵炬明老师担任主讲,我院副院长黄鑫老师、院长助理潘珊珊老师、中心主任及各课程中心负责人出席了咨询会。

- 赵炬明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导、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伟伦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北方国际大学联盟咨询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院校研究、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要点解读

会议开始,潘珊珊老师率先就我院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聚焦,并就这些问题向赵教授请教。赵教授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经历,从课程建设的前提和流程两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答疑解惑。赵教授认为,课程建设必须以了解学生为前提,这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同理心,设身处地地弄清楚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哪里、学生的学习问题是什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此,赵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完整流程: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情,其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构建出课程认知框架,再次,必须清晰地梳理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必须清楚课程设计的依据,设置观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观测点,最后还要制定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以检验课程建设是否合理有效。

课程问题咨询

随后,我院教师就课程问题与赵炬明教授进行讨论交流。

问题1

梁正:读《论大学教学研究的科学化、学科化与专业化》这篇文章,赵老师认为:在大学教学研究中寻求普适性模式注定是一个错误的思路。其基本理由是大学教学有效性的双因素假设,即大学教学法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要素: 一是专业知识的性质与结构;二是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习规律。我非常赞同赵老师的观点,具体到思政课(比如马原)如何具体的进行大学教学研究?

赵炬明:思政课教师,首先一定要搞清楚思政课的本质。思政课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其次要在人文(历史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等)的背景下进行思政课的研究与教学;最后,思政课要以知识为载体,传授具体知识背后的价值观理解。

问题2

赵小荣:“课程认知框架”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从每章教材中筛选出几个关键性知识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每章的这些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就共同构成了这门课程的“课程认知框架”?

赵炬明: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但是,不能停留在讲知识点上,要能够通过讲知识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思政课更不能只讲知识,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所以教师要擅于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心理,同时还有必要了解价值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问题3

孙倩:赵老师您提出了3650评价体系,可以用于评价课程矩阵和课程设计?请问具体如何操作?

赵炬明:这个评价体系更适合于老师在编写课程矩阵后自评。好的课程设计应从这几个方面出发,但并非要涵盖所有的测评点。

问题4

方媛:课程认知框架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情、课程的目标(其中包含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分院层面以及课程层面)以及课程知识框架(经过课程组研讨确认过后希望能够带给学生的教学内容),在以上基础上做课程认知框架,要求显然是很高也较难达到。所以该如何具体实施?

赵炬明:首先,课程认知框架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阶段、一步步达成并不断复盘;再者,目标越多、越具体就越难达成。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一步解决一个问题,切记急于求成。

问题5

武君蔚:您提到美国的一些小型的文理学院,他们都会在上课之前,首先对所有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就好像是一个用户的画像一样,然后才决定课程要如何去建构。所以我们想知道,这些学校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画像,另外有没有哪些学校做得比较好,能够让我们可以学习参考的。

赵炬明:一般来说,这些小型文理学院做的用户画像不是由某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或者课程开发者来做的,而是由整个学校统一来做,是学校对于学生群体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国外大学教育模式展示与解读

在对课程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交流之后,赵炬明教授向在座教师展示了国外大学基于设计思维开展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会对不同的受教育个体产生差异性的影响,我们所要探索与挖掘的是一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目的与效果的方法。基于设计思维开展的教育将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与优化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识课程研讨周作为通识教育学院针对课程建设所开展的学术研讨活动,对我们建设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提供理论支持,我院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也将从多层面、多角度同步推进的,共同致力于未来的高等教育建设。

人文与艺术课程中心 何青蔚 郭海玲

摄影:何青蔚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