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浏览量: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的思考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高校的课堂内外,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作业已成为常态,而比技术滥用更危险的,是独立思考能力的退化。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让AI从“答案机器”变成“思维加速器”?
如何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使用AI技术的同时获得通识素养的提升?
6月26日,通识教育学院诚邀秋叶品牌创始人秋叶为我校教师进行了以“大学生如何学会用AI独立思考”为主题的分享。
在本次主题分享中,秋叶老师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和直观的案例展示了秋叶团队对AI的运用和背后的深层逻辑,从AI时代独立思考的重新定义、批判性地使用AI工具和对抗AI依赖的课程设计三个方面围绕“大学生如何学会用AI独立思考”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AI时代独立思考的重新定义
秋叶老师指出:未来淘汰的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向AI提问的人”。但是很多人向AI提问,不过是把问百度的问题丢给AI回答,从一种路径依赖变成另一种路径依赖而已。在使用AI完成任务的工程中,很多人主动把大脑交给AI,遇事第一反应先问AI而失去了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只有合理地使用AI,在与AI协作完成任务而不是依赖于AI,才能在AI的帮助下变得更强在使用AI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判断,对于AI输出的内容保持怀疑,才不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而这也恰恰体现了通识教育反复提及的批判性思维。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众所周知101
批判性地使用AI工具
对于数字化时代的人们,AI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人才是最终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主体,同时也要为做出的决策承担责任和风险。AI秋叶老师提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想要获知问题的答案,使用搜索而非AI其实更加便捷。对于开放性问题、推理型问题、知识解释和整合等适合问AI,而封闭式问题、资源型问题、资料下载和官方搜索等则更适合问题搜索。同时由于AI所给出的答案存在AI幻觉,所以为确保准确性更适合先用搜索定位资源,再用AI进行提炼。
对抗AI依赖的课程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启发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秋叶老师从课堂教学、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对于对抗AI依赖的课程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
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结合某学科,让学生提问AI,让AI变成学科专家提问检查学习效果,也可以结合某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尝试用深度提问方式问AI;在课堂互动环节则可以结合某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站在顾问角度提出一个更高水平的提问,或者结合某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用AI帮自己得到一个更好的处理思路;在设置课后作业时,结合专业方向,让学生完成一个两次提问效果对比的作业,或者结合某问题,让学生设计5个以上的不同提示词提问应用。通过这些课程设计,学生不再简单地搜索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使用AI的过程中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思考。”在AI时代,这句话有了新注解——真正的独立思考,是让学生驾驭AI工具,而不是被算法驯化成为“数据劳工”。当课堂从“禁止AI”转向“设计人机协同流程”,我们终将收获一批既会向机器提问、更会向世界发问的思考者。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